为什么中医称陈皮为“和药之王”?
中医称陈皮为“和药之王”,主要源于其独特的药性、广泛的药效以及“调和百药”的配伍特性,充分体现了中医“以和为贵”的核心思想。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中医称陈皮为“和药之王”的原因
一、药性中正平和
1.双向调节作用
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脾、肺经。其核心特性是“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李时珍《本草纲目》)。例如:
与补气药(如人参)配伍,能增强补益效果,避免气滞;
与泻下药(如大黄)同用,可缓和峻烈之性,减少对脾胃的损伤;
与升提药(如柴胡)配伍,助其升散;与降气药(如半夏)同用,增强降逆之功。
这种“随方就性”的特性,使其成为中药配伍中的“万能调和剂”。
2.甘味调和“别味”
陈皮味甘(正味),能中和酸、辛、咸、苦等“别味”的刺激性。例如:烹饪中用陈皮去腥解腻,调和食材异味;药方中用陈皮缓解其他药物的偏性(如寒凉药的伤胃、燥热药的伤阴)。
二、药效广泛,攻补兼施
陈皮的功效覆盖“祛湿、健脾、养胃、疏肝、行气”五大核心领域,堪称“和药”的典范:
1.理气健脾
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缓解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常配白术、茯苓)。现代研究证实,其橙皮苷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不良。
2.燥湿化痰
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缓解咳嗽痰多(如二陈汤中与半夏、茯苓配伍)。实验显示,其提取物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寒湿痰饮证效果显著。
3.疏肝解郁
缓解肝气犯胃导致的胸胁胀痛、呃逆(常配柴胡、香附,构成柴胡疏肝散基础方)。香气成分通过嗅觉神经调节中枢食欲,改善情绪抑郁。
4.活血化瘀与驱寒散寒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淤血性疼痛;温性驱散体内寒气,治疗风寒感冒、肢体冷感。
综上所述,陈皮被誉为“和药之王”,不仅因其能调和百药、平衡药性,更因其广泛的药效和“陈久者良”的特性,完美诠释了中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入膳调百味,还是入方调百药,陈皮始终以“中正平和”之姿,成为中医配伍中不可或缺的“和事佬”。
加微信 ejj337 可免费领取陈皮体验装,共3袋大约30克(5年10年15年各一袋,市场价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