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陈皮百科 > 文章正文

新会陈皮vs川陈皮:道地性差异检测报告

2025-07-04陈皮百科阅读

新会陈皮与川陈皮的道地性差异,本质上是地理生态、品种特性、传统工艺、陈化环境四大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新会陈皮与川陈皮的道地性差异

一、地理生态

1.新会陈皮

西江、潭江与南海海潮交汇形成“三水融通”,土壤含盐量3-9‰,富含海水矿物质与有机质,为茶枝柑提供独特营养。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22℃,年降水量1700mm,结合“湿盆地”地形,形成显著的干湿、冷热季节变化,促进陈皮油室发育与香气物质积累。

核心产区:天马、梅江、茶坑、东甲四地,水土成分与微气候最优,陈皮品质最佳。

2.川陈皮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海拔900米以下,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富含磷、钾等矿物质,但缺乏新会土壤的海水元素。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6-18℃,年降水量1000-1300mm,湿度较高但季节变化不如新会显著,影响陈皮油室密度与香气层次。

适宜区:双流、眉山、广安等地,气候温和但缺乏新会“干湿冷热交替”的陈化条件。

二、品种特性

1.新会陈皮:茶枝柑(大红柑),油室间隔0.3mm,每平方厘米油室占比75%,透光性强,强光下呈现“满天星”效果。挥发油含量高,黄酮类化合物(如橙皮苷)含量是川陈皮的1.5-2倍,生物碱与多糖含量亦显著更高,赋予其更强的药理活性。

2.川陈皮:四川本地橘种(如大红袍橘),油室间隔0.7mm,每平方厘米油室占比42%,透光性差,光点稀疏。挥发油以柠檬烯为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低,药理活性偏于理气解郁,化痰效果弱于新会陈皮。

三、传统工艺

1.新会陈皮:采用“三瓣开皮”法,保留柑皮完整性,便于后续陈化。 天然生晒,干仓储存。

2.川陈皮:无固定瓣数要求,以完整剥取为原则。三蒸三晒,通过高温蒸制与反复晾晒加速干燥,但破坏部分挥发油与活性成分。普通仓储,陈化速度慢且香气层次单一。

以上几点就是新会陈皮和川陈皮的道地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导致两者在外观、口感和药效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

加微信 hbb434 可免费领取陈皮体验装,共3袋大约30克(5年10年15年各一袋,市场价30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