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陈皮百科 > 文章正文

不同采收期的陈皮药用差异有多大

2025-08-20陈皮百科阅读

不同采收期的陈皮在药用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药性、功效、成分含量及临床应用四个方面,其差异程度可通过具体采收阶段、药效特点及科学数据量化分析。

不同采收期的陈皮药用差异

一、采收阶段与药性差异

陈皮的药用价值与采收时间密切相关,传统中医将陈皮按采收期分为青皮二红皮大红皮三类,其药性随果实成熟度递增而趋于温和:

1.青皮(8-10月采收)

药性烈,味苦、辛,归肝、胆、胃经。挥发油含量高(如柠檬烯、β-月桂烯),黄酮类物质比例较低,破气作用强。药性峻猛,气虚者、孕妇及阴虚火旺者慎用,过量可能引发耗气、子宫收缩等副作用。

2.二红皮(10月中旬-11月采收)

二红皮性温,味辛带苦略甜,归脾、肺经。挥发油与黄酮类物质比例适中,药效趋平和,兼具疏肝与健脾功效。适合日常膳食调理,如陈化三年内用于煲汤、消除油腻感。

3.大红皮(11月底-12月采收)

药性温补,味辛香甜,归肺、脾经。挥发油含量降低,橙皮苷等黄酮类物质相对增加,药性醇厚,健脾化痰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可配伍名贵药材,适口性佳,陈化十年以上药用价值更高。

二、功效侧重与临床应用

1.青皮

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散结消痰的功效。适应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腺增生、胆囊炎等。代表方剂是柴胡疏肝散(配伍柴胡、香附增强解郁之效)。孕妇及气虚自汗者禁用,肝郁实证患者需严格辨证使用。

2.二红皮

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健脾、消积化滞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滞的脘腹胀满、食少吐泻,痰湿咳嗽的痰多色白等。陈化三年内适合煲汤、煮粥(如陈皮粳米粥改善消化不良)。陈化三年以上功效逐渐向大红皮靠拢,燥性减弱,化痰止咳作用增强。

3.大红皮

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温补中焦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者的长期调理(如六君子汤),痰湿壅肺的咳嗽气喘等。陈化十年以上者甘香味浓,药用价值更高,常用于配伍降压药或抗凝药物。新会地区贮藏十年以上的“老陈皮”为道地药材,市场价格昂贵。

以上是不同采收期的陈皮主要的药用差异,它们挥发油含量、黄酮类物质、药效评价等都有不同。

加微信 ejj337 可免费领取陈皮体验装,共3袋大约30克(5年10年15年各一袋,市场价30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