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会陈皮 > 文章正文

新会陈皮的渊源有什么

2025-07-14新会陈皮阅读

新会陈皮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那时柑橘种植已在新会兴起。最初,人们或许只是将柑橘作为水果食用,剩余果皮经晾晒后,偶然发现其具有特殊香气与一定药用价值,逐渐开始有意识地保存利用。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宋朝

南宋时期,科举进士黄广汉之夫人米氏用新会柑皮制成的药方为国母杨太后治愈乳疾,广陈皮自此闻名天下,并与其他地方的柑橘皮区分开来。

元朝

步入元朝,新会柑橘园已星罗棋布,陈皮制作技艺被正式载入史册。良溪罗氏广袤的柑园,成为新会陈皮文化深厚的见证,诗人黎贞也生动描绘了新会柑桔的丰饶景象。

明朝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描述新会陈皮的特点:“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新会)采者为胜”。这一时期开始有新会高人利用运销葵扇之便,将新会陈皮销往各地。

清朝

明清时期,新会陈皮声名渐起,因其药用效果显著,成为众多中药方剂重要原料,在南方地区中药铺广泛应用,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至东南亚、欧洲等地。

民国时期

民国四年(1915年)广州遭遇大水灾,陈李济义卖百年老陈皮,售价与黄金同价,权贵富商争相竞买,“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的美谈流传至今。

近现代

近现代以来,新会陈皮产业不断传承发展。当地种植、炮制技术不断改良,从传统经验总结出科学种植与炮制方法,保证品质稳定与提升。如今,新会陈皮不仅用于中医药领域,还拓展到食品、保健品、日用品等行业,知名度与影响力持续扩大。

综上所述,新会陈皮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那时柑橘种植已在新会兴起。

加微信 wwd644 可免费领取陈皮体验装,共3袋大约30克(5年10年15年各一袋,市场价30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