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陈皮在宋代就是“奢侈品”?
陈皮在宋代成为“奢侈品”,主要源于其稀缺性、皇室推崇、文化认同、药用价值及制作工艺的严苛性,这些因素共同推动其从普通药材跃升为身份象征。
陈皮在宋代就是“奢侈品”的原因
一、稀缺性
1.核心产区唯一性:宋代新会陈皮已崭露头角,其原料新会茶枝柑仅在新会地区能种植。当地“湿盆地”小气候与海洋性季风结合,形成干湿、冷热季节变化,孕育出果皮绵厚、油泡粒大、油室饱满的柑橘,其他地区无法复制这一品质。
2.品种特殊性:新会柑皮富含挥发油、多糖类和黄酮类物质,药效成分远超普通柑橘。但该品种产量有限,且需严格筛选(如仅取果皮最厚的部分),进一步限制了供应量。
二、皇室推崇
1.宋代皇室青睐:新会陈皮在宋代成为皇室贡品,甚至被用于治疗杨太后的乳疾(据传由宋代进士黄广汉夫妇创制“广陈皮”治愈)。皇室的认可直接提升了其地位,使其从普通药材跃升为“御用奢侈品”。
2.历史典故加持:范仲淹为母求医的故事中,陈皮酒被用作食疗方,侧面反映宋代上层社会对陈皮药用价值的推崇。
三、文化认同
1.贸易初兴:宋元时期,新会所属广南地区盛产柑橘,百姓以柑橘贸易谋利,陈皮逐渐成为地方特色商品。其独特风味和药效在民间流传,形成饮食文化认同。
2.象征意义强化:皇室使用、文人记载(如《鸡肋编》提及广南种柑图利)共同构建了陈皮的文化价值,使其超越实用功能,成为身份与品味的象征。
四、药用价值
1.经典医书记载:宋代及以前的医书(如《本草纲目》虽成书于明代,但继承宋代医学成果)明确记载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且强调“广陈皮为佳”。这种权威认证巩固了其药用地位。
2.临床应用广泛:宋代名医张仲景曾用陈皮配伍半夏制成“陈皮半夏汤”化痰,进一步证明其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宋代陈皮因自然条件的稀缺性、皇室的权威背书、文化的深度认同、药用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制作工艺的复杂性,从普通药材蜕变为兼具实用价值与象征意义的奢侈品。
加微信 hbb434 可免费领取陈皮体验装,共3袋大约30克(5年10年15年各一袋,市场价30元)